• 党建动态

【党史百年】感悟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量(人民眼·重温红色家书)

发布日期:2021-04-23    浏览次数:

王孝和烈士狱中写下50封家书,据此创作的文艺作品广为传颂

感悟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量(人民眼·重温红色家书)

本报记者  戴林峰  孙  振  曹玲娟
2021年04月23日08:12 | 来源: 人民网-人民日报

图①:王孝和临刑前致父母的遗书。
  图②:听闻敌人以“连续教唆、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”的所谓罪行判处自己死刑时,王孝和含笑以对。
  资料图片

图③:3月27日,评弹《王孝和》在上海天蟾逸夫剧院复排重演,王孝和的二女儿王佩民(右六)与演员合影留念。
  上海评弹团供图
  图④:上海电力大学编排的舞剧版《王孝和》剧照。
  上海电力大学供图

引 子

双手被反捆,却昂首挺胸、含笑赴死!每当看到父亲王孝和24岁那年牺牲前的照片,73岁的王佩民都会潸然落泪。

1948年9月30日,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英勇就义。一组《大公报》记者拍摄的照片,记录下王孝和慷慨就义的最后时刻。

是怎样的力量,能够令人以笑容直面死亡?

王孝和牺牲21天后,遗腹女王佩民出生。70多年来,她一直在“找寻”父亲。面对父亲临刑前的笑容,她特别想知道,父亲当时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。

王佩民竭尽所能找寻跟父亲有关的事物。父亲留下的珍贵遗产,除了这组照片,就是在狱中写下的家书。展信若晤,见字如面,一封封家书让王佩民跨越时空走近父亲、读懂父亲。

在被捕后5个多月的铁窗斗争中,王孝和写下了50封家书,平均3天一封,最短的53个字。佩民的名字,正是他在遗书中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起的。临刑前,他仍不忘在遗书中勉励工友:“前途是光明的!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!只待大家努力奋斗!”

王孝和牺牲一年零一天后,新中国宣告成立。王佩民渐渐明白,书为心画,笑由心生,心中希冀光明,笑容自然流露在脸上,这笑容里有对敌人的轻蔑,有对光明的期盼,有为信仰而牺牲的坦然自若,这是信仰的微笑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党员、干部要经常“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”。2015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,“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、最有说服力的教材”。

片纸千钧重,家书意万重。近70年来,评弹、戏剧等反映王孝和家书的文艺作品迭出,蕴藏在笺札中的烈士形象日趋丰富立体,越来越多的人走近王孝和,循着事踪笔迹,从字里行间感悟家国情怀,在薪火相传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
“00后”演员心中的原型王孝和

“走近王孝和,方能演好《王孝和》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是同龄人”

学艺5年多,登台一年半,21岁的上海评弹团演员季毅洋第一次担纲主演,角色正是王孝和。3月27日,评弹《王孝和》在上海天蟾逸夫剧院复排重演,3名主角中,两名是“90后”“00后”演员。

一双素手轻拨琵琶,五指连弹奏动三弦,柔情汩汩的吴侬软语间,多了几分荡气回肠——“好容易养儿到如今,今天完成了我一生。总算是做人目的未违背,未曾轻掷好青春……”季毅洋娓娓道来的这段唱词,出自王孝和致父母的遗书。

评弹《王孝和》始创于1955年,今年初入选上海市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”。不久前,上海评弹团组织青年演员赴龙华烈士陵园为王孝和烈士扫墓,季毅洋逐字逐句研读50封家书,王孝和的形象在他心中愈发清晰。“之前,台词是背下来的,如今脱口而出。”放下一沓写满笔记的台词本,眼眸清澈的季毅洋若有所思:“走近王孝和,方能演好《王孝和》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是同龄人。”

15岁那年,季毅洋考入苏州评弹学校。这个年纪的王孝和,是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一名在校学生。他选择英语专业与儿时经历密不可分,王孝和的父亲王福定是名轮船火夫,因语言不通,常遭外籍船老板欺辱。王孝和决心学好英语,将来为父亲和工人们争取权益。即便被捕后身陷囹圄,他仍牵挂着海上漂泊的父亲,在11封家书均有提及:“父亲之船可到了吧!他老人家身体可好?”“请父亲勿必为男多虑,还是安心上船去为盼”……

17岁那年,季毅洋第一次从专业必修的弹唱课上听到王孝和这个名字。正是17岁的年纪,王孝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宣誓入党这天恰是5月4日。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的王孝和史料陈列展,至今保存着王孝和亲笔写下的一张泛黄纸条——“守纪律,组织利益第一。D的秘密不得疏忽轻泄。负责任,规定任务要完成。多计划,养成独立的能力。同志间,勤勉和批评相爱惜。”其中,D是共产党的代称。朴实无华的句子,饱含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赤诚。

19岁那年,季毅洋毕业参加工作,成为上海评弹团的一名演员。同样的年龄,王孝和考入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,在总控制室当抄表员,自此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。他参与组织了1946年的上海电力公司大罢工和声援1948年的申新九厂罢工运动,年纪轻轻就挑起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党团书记的担子。王孝和被捕后,家书中附着的一份律师辩诉状这样评价:“被告人王孝和在上海电力公司服务有年,工作勤劳,待人笃诚,深为员工同人所器重,故得被推选为工会常务理事……”

1948年4月21日,因叛徒出卖,王孝和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。彼时,他的大女儿王佩琴才满周岁,妻子忻玉瑛刚怀上第二个孩子。狱中,他受尽酷刑,一度因电刑昏厥,但始终保守了党的秘密。

大义凛然的他,也有难以割舍的牵挂。

作为长兄,王孝和惦念弟弟们的学业。就义前76天,他在家书中关切地问:“二弟这学期考的成绩如何,请告诉我。”

作为父亲,王孝和想念刚断奶的长女佩琴。就义前60天,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:“我坐了牢,累得小孩子也苦了。(探监时)我只望了她那卷发下的小脸儿伏在您的肩上,要再来看一下时,环境已不许可了。但只听得她在哭,您在哄她说:喏,喏,阿爹喏……”

作为丈夫,王孝和最放心不下怀有身孕的妻子。就义前27天,他仍在信中写道:“您的分娩地点是(父母居住的)三马路,比(租住的)杨树浦来得好……我想这对您在医院里住了一星期或两星期以后是比较好些的,否则您孤苦伶仃独自在杨树浦,我虽在牢也放心不下……”

王孝和牵肠挂肚,也憧憬未来。在给妻子的家书中,他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满怀期待:“您自己的身体更应保重,因为不久您要做两个孩子的母亲了,我已经告诉了我的难友们请他们吃红蛋哩!”

无计可施的敌人,以“连续教唆、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”的所谓罪行判处王孝和死刑。王孝和毫无惧色,留下3封绝笔遗书,一封给狱中难友,一封给父母,一封给即将分娩的妻子。

“但愿你分娩顺利!未来的孩子就唤他叫佩民!身体切切保重,不久还可为我申冤、报仇!”——一阵急促的三弦连弹将演出推向高潮,家书中这段力透纸背的遗言化作铿锵唱词,余音在剧场上空久久回荡,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

座无虚席的剧场里,一位满鬓斑白的老人早已泣如雨下——她便是王佩民,王孝和家书中那个“未来的孩子”,如今已是古稀老人。

谢幕时,王佩民走上舞台,从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手中接过一份特殊的礼物——这是1955年版及2021年版的评弹《王孝和》珍藏海报。

1955年,上海评弹团将王孝和事迹搬上舞台,改编为中篇评弹《王孝和》,由陈希安等演员在上海静园书场首演,创下连演3个月、观众7万多人的高票房。

2017年,89岁的陈希安罹患癌症,在当年11月的告别演出上,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抱病登台,与弟子高博文联袂对唱,曲目正是《王孝和》。2019年10月,陈希安溘然长逝,就在这一年,季毅洋考入上海评弹团,拜入高博文门下,《王孝和》成为三代评弹演员薪火相传的经典曲目。

女儿心中的父亲王孝和

“爸爸希望我知道他‘是怎样,为什么与世永别的’,如今,我多么渴望爸爸知道,女儿没有辜负他”

曾经,王佩民会莫名羡慕身边的人。她羡慕比自己大1岁7个月的姐姐佩琴,曾倚在父亲厚实的肩膀上玩耍;她羡慕邻居家的小伙伴,能牵着父亲的大手放学回家……成年后,她甚至羡慕自己的两个女儿,只要孩子们愿意,随时能一头扎进父亲怀里撒娇,她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。

父亲之于她,就是一幅肖像。

1949年11月5日,王佩民刚满周岁,长辈抱着她参加上海电力工会为王孝和烈士举行的公祭大会。会场上,一张画像画着的正是王孝和。画像前,王佩民与素未谋面的父亲留下一张跨越时空的黑白“合影”。

“千千万万有良心有正义人士,还活在世上,他们会为儿算这笔血账的。”临刑前致父母的绝笔信中,王孝和对未来充满信心。在他牺牲的1948年9月,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。从远方的隆隆炮火声中,王孝和似乎听到了光明的足音,8个月后上海解放。

“儿之亡,对儿个人虽是件大事,但对此时此地的社会说来,那又有什么呢!”王孝和在家书中特意叮嘱父母:“琴女及未来的孩子佩民,应告诉他们,儿是怎样,为什么与世永别的!”

几十年来,不论学校就读期间,还是毕业参加工作后,王佩民每每说起自己的名字,大家便会围上来关切地问:“你就是王孝和烈士的女儿啊!”王佩民日益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:父亲并未远去。

“我要好好努力,不能辜负了爸爸。”王佩民考入上海中学,毕业后主动到基层工作,成为原上海电讯器材厂的一名普通工人。24岁时,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24岁,父亲的生命永远定格,对女儿来说,则是接续传承的新起点。

“做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共产党员。”王佩民兢兢业业,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。上世纪80年代,电脑普及伊始,年近半百的她克服困难,自学操作系统。调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后,王佩民长期从事《上海年鉴》编辑工作。面对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,她并不觉得枯燥,逐字逐句校核。“我要替爸爸好好看一看,这日新月异的新上海。”

1997年,王佩民当选中共上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。作为党代表,她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呼声,积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。王佩民以父亲为榜样,切实履职尽责,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认可,后又当选中共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。

“爸爸希望我知道他‘是怎样,为什么与世永别的’,如今,我多么渴望爸爸知道,女儿没有辜负他。”王佩民说。

这些年,王佩民一直在收集、整理父亲的遗物,一点一点走近他。2001年初,在上海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时,王佩民无意中发现父亲在狱中写下的47封家书原件。

“我小时候见过父亲临刑前留下的3封遗书,但从不知道父亲还写过这么多家书,母亲也从未提起过。”王佩民说,父亲给家中寄信时,母亲忻玉瑛尚不识字,只能托邻居代念。

王孝和牺牲后,年仅20岁的忻玉瑛一度精神恍惚。1949年5月,上海解放这天,忻玉瑛冲上街头,看到解放军战士便问:“见过王孝和吗?解放军进城了,我们家孝和该回来了……”1952年,组织上安排忻玉瑛进入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学习文化知识,后到上海电力公司工作。时隔半个多世纪,展读这47封家书,母女俩相拥而泣。

一封封家书丰富了王佩民对父亲的认识:他的饮食口味偏重,家书中总不忘叮嘱妻子将“咸菜烧得油些”带给他;他个性豪爽、为人慷慨,狱中收到亲友送来的十几个粽子,当即“与难友们一下子吃了”,并高兴地写道“其味道之好没有一个不称赞”;他也会睹物思人,吃到家人送来的栗子时,便在家书中询问,此物大概是爸爸带来的吧。

“以前,我心中的父亲是位大义凛然的英雄,为了党的事业可以牺牲一切。从这些家书中,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、珍重亲情、乐于分享快乐的父亲,即便身处铁窗监牢,也是那样的乐观豁达。”退休后,王佩民带着对父亲家国情怀的感悟走上荧屏,参加了中央电视台《朗读者》等节目的录制。越来越多的人同王佩民一起,透过一封封红色家书走近王孝和,追寻这位永远年轻的革命先烈。

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的榜样王孝和

“像王孝和那样,到更需要我、更能磨练我的地方去”

一束光柱,透过微尘,投射进青瓦红砖的厂房车间,为斑驳墙壁添上一抹亮色。

一群青年,身着工装,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管线走廊,灵动舞姿洋溢着青春活力。

黄浦江畔,王孝和70多年前工作过的杨树浦发电厂已被改造成工业遗迹公园,沉浸式情景剧《王孝和》正在这里排演。

循着烈士生前的足迹,观众能够在移步换景中行进式观演:全长500米的演出长廊,综合运用声、光、电等多媒体技术,全景式还原了王孝和发动工潮、铁窗斗争、法庭抗辩、英勇就义等10幕场景。

实地实景,立体呈现——这场1小时的沉浸式情景剧由上海电力大学和杨树浦发电厂联合制作,历时3个多月精心编排,目前已进入联排试演阶段,将于今年“七一”前面向社会公演。60多名演员全部来自上海电力大学话剧团和舞蹈团。

“每当我试着走近王孝和时,内心都会深受触动。”已饰演王孝和近3年的刘松林,是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。回忆起最早听闻王孝和故事时的情景,刘松林记忆犹新。

2019年6月,学校组织学生到杨树浦发电厂参观,一组《大公报》记者拍下的照片深深震撼了刘松林。画面中的王孝和被反手捆绑着,正由法警押解至刑场,他昂首挺胸,面露微笑,目光坚定,毫无惧色。“王孝和的笑容感染着今天的我们,却震撼着在场的敌人。”刘松林颇为感慨:照片中的角色似乎颠倒了过来,全副武装的反动法警紧张不安,被审判者从容自若。

“前途是光明的!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!”刘松林从王孝和的遗书中深刻感悟到了烈士坚定的革命信念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。

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,我们理应用实际行动来缅怀这位对光明孜孜以求的先烈。”刘松林说,参观杨树浦发电厂的同学中有不少校话剧团成员,大家提议以王孝和的英雄事迹排演一出戏剧。得到上海电力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支持,编排筹演工作随即展开,刘松林被确定为王孝和的饰演者。他与伙伴们认真研读烈士家书,感悟笔端流淌的热血与激情。

2019年10月,戏剧《王孝和——我以我血荐轩辕》在上海电力大学迎新晚会上首演,并在互联网上同步直播,广受好评。一个月后,音画诗版《王孝和——我以我血荐轩辕》入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示范党课,在全市高校推广展示。近3年来,剧目历经5次改编重排。得益于对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,刘松林被选为校话剧团团长。

今年1月,上海电力大学党建服务中心与杨树浦发电厂签署《王孝和烈士史料挖掘项目合作协议》,提出开放杨树浦发电厂遗迹公园的部分场地,以艺术形式再现烈士事迹。沉浸式情景剧应运而生,即将毕业的刘松林再度饰演王孝和。

“这是毕业前最后一次饰演王孝和,我希望为自己的大学时光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。”尽管要忙着求职、写毕业论文,刘松林仍一场不落地参加排练。

近3年来的耳濡目染,也改变了刘松林的择业观。作为一名从外省考入上海的大学生,留沪工作一度是刘松林的首选。但今年毕业找工作时,他婉拒了上海市区一家国企的招聘,选择签约安徽中煤新集利辛发电公司。这家公司距县城近30公里,难与大都市的繁华媲美,却是安徽省首个百万千瓦级煤电一体化电厂。“像王孝和那样,到更需要我、更能磨练我的地方去。”刘松林语气坚定。

1942年底,王孝和结束了励志英文专科学校的学业,报考了海关、邮电局和上海电力公司,被3家单位同时录取。王孝和原本属意海关,父母则认为邮电局更稳当。作为党员,王孝和主动请示了党组织。考虑到上海电力公司的工会组织相对薄弱,需进一步加强力量,组织上在尊重王孝和自主意愿的前提下提出了建议。

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!王孝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电力公司,被分配至当时全国发电量最大的杨树浦发电厂。在杨树浦发电厂工作的5年多时间,王孝和从一名年轻抄表员成长为代表2800多名工人的工会常务理事。

“电力工人是光明的守护者,心怀光明的王孝和是电力学子最好的榜样。”刘松林说,《王孝和》剧组中多名演员今年即将毕业,不少同学选择到电力一线和艰苦地区就业,王孝和的择业观正影响着新时代电力学子的就业选择。

1952年,组织上安排王孝和遗孀忻玉瑛到上海电力专科学校脱产学习4年,这所学校正是上海电力大学的前身。上海电力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,近5年进入电力系统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,到中西部地区的占38.2%,比例逐年提高。

“沉浸式情景剧《王孝和》给我们以深刻启示:发扬红色传统、传承红色基因,需要持续创新形式、激活红色资源、教育引导学生,更好地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。”上海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李明福由衷感慨,“红色家书是跨越时空的对话、直抵心灵的教育。”

版式设计:沈亦伶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4月23日 13 版)

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

版权所有©必威(bw西汉姆联)官网首页最新版

地址: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360号  邮编:066004